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党群工作 >> 党建工作 >> 正文

习近平用典——劝学篇(1)

发布者: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 [发表时间]:2022-05-09 [来源]: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 [浏览次数]:

1.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,贵师而重傅,则法度存。

——《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——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原典: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;贵师而重傅,则法度存。国将衰,必贱师而轻傅;贱师而轻傅,则人有快;人有快则法度坏。

——〔战国〕荀子《荀子•大略》

释义:荀子非常提倡尊师重教。《荀子》首篇即为《劝学》,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。荀子还认识到“师”在道德教化中的重要作用。《荀子•礼论》说:“礼有三本:天地者,生之本也;先祖者,类之本也;君师者,治之本也。”

《荀子•大略》更是把老师地位提高到关涉国家兴亡的高度:“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;贵师而重傅,则法度存。”意思是:国家要兴盛,一定尊敬老师并看重有技能的人;如此,规矩和制度就能保持并得以推行。

荀子认为,老师参与治国是通过施教这一途径实现的。《荀子•儒效》说:“故人无师无法而知,则必为盗,勇则必为贼,云能则必为乱,察则必为怪,辩则必为诞……故有师法者,人之大宝也;无师法者,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则隆性矣,有师法则隆积矣。”在荀子看来,只有向老师“师法”,员工才能掌握礼仪规范,提高自身素质;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,人在诱使下可能放纵自己,与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。因此,必须重视老师的作用,这关系到个人的修为和国家的兴盛。

解读:人们常说:“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。”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,也是最伟大、最神圣的职业之一。

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这个“教师的摇篮”,与师生代表座谈。他引用荀子的这句话,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尊师重教、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,并指出: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,英雄辈出,大师荟萃,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。

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师恩,每逢过年都会给老师送上问候和祝福。2014年“六一”儿童节前夕,他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,还专门请来了自己的初中语文老师、后来调到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的陈秋影。习近平总书记笑着对陈老师说:“我还记得读初中一年级时,您教我们语文,把课文解释得非常好。”这为尊师重教作出了最好的表率。

2.夫道不欲杂,杂则多,多则扰,扰则忧,忧而不救

——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原典:颜回见仲尼,请行。曰:“奚之?”曰:“将之卫。”……仲尼曰:“嘻!若殆往而刑耳!夫道不欲杂,杂则多,多则扰,扰则忧,忧而不救心古之至人,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。所存于己者未定,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?……”

——〔战国〕庄子《庄子•人间世》

释义:《庄子•人间世》阐述了庄子的处世哲学,“人间世”即人间社会。

《人间世》由七节组成。在第一节里,庄子假借孔子、颜回师徒二人的对话,阐述了其“道不欲杂”的观点。这段虚构的对话是由颜回请求孔子让他去治理魏国谈起的。颜回表达了救治魏国的心愿后。孔子指出:“夫道不欲杂,杂则多,多则扰,扰则忧,忧而不救。”意思是:道不宜喧杂,喧杂就会多事,多事就会自扰,自扰就会招致忧患,忧患降临也就自身难保。由此告诫人们,人生之道须一以贯之,杂念多了,困扰也会增多,让人心烦意乱、难堪重负,最终一事无成。

解读: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,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、科学如何进步,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,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。在2015年12月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应该关注的13个问题,首要的就是“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”。在这次座谈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: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、人类社会、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,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,是“伟大的认识工具”。更有着鲜明的“实践品格”。习近平总书记认为,马克思主义“并没有结束真理,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”。

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。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,马克思主义就是根本的“道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庄子的话告诫我们,在我国,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、迷失方向,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。